全自動雨量氣象站是一種集成了各種傳感器和數據記錄器的系統,用于自動觀測和記錄降雨量、溫度、濕度、風速和風向等氣象參數。它主要由數據采集儀、翻斗雨量傳感器(或雨量計)、上位機軟件、通訊單元及供電系統等部分構成。其工作原理基于物理感應和數據采集技術。當氣象要素值發生變化時,各傳感器的感應元件會輸出相應的電信號變化。這些變化被數據采集儀實時采集,并經過線性化和定量化處理,轉換成氣象要素值。隨后,數據被篩選、存儲,并通過通訊單元傳輸到上位機軟件或遠程服務器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
一、安裝環境要求
地理位置
開闊性:應安裝在四周空曠、開闊的地方,遠離建筑物、樹木等障礙物。一般要求在以雨量氣象站為中心,半徑50米范圍內沒有高大的障礙物,以避免這些物體對降雨的遮擋和干擾,確保降雨能夠自然地落入雨量計的承雨器中。例如,如果安裝在樹林附近,樹葉可能會阻擋部分雨滴,導致測量結果不準確。
海拔高度:要考慮海拔高度對降雨的影響。在山區,海拔不同可能會導致降雨量的顯著差異,所以應盡量選擇在海拔高度相對穩定的區域安裝,并且要記錄安裝地點的海拔高度,以便對測量數據進行修正。
下風向:為了避免受到上風向污染物、灰塵等雜質的影響,以及減少風對雨滴的吹拂作用導致的測量誤差,最好將雨量氣象站安裝在當地的下風向。例如,在城市環境中,如果氣象站安裝在工廠等污染源的上風向,空氣中的污染物可能會附著在雨量計上,影響其正常工作。
基礎條件
地基穩固:安裝位置的地基要穩固,能夠承受雨量氣象站設備的重量,防止因地面沉降或晃動而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例如,在松軟的土壤或沙地上安裝,可能會導致設備傾斜或下沉,影響測量精度。
排水良好:由于雨量氣象站長期暴露在戶外,需要確保安裝位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統,避免在雨季出現積水情況。積水可能會淹沒雨量計的承雨器或其他電子設備,造成設備損壞。
二、工作環境要求
溫度范圍
全自動雨量氣象站的設備通常設計有一定的工作溫度范圍,一般在-30℃-+50℃之間。在極d寒冷的環境中,可能會出現雨量計內的水結冰,影響翻斗的翻轉或者傳感器的正常工作;在高溫環境下,電子設備的性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如電池壽命縮短、電子元件過熱等。因此,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設備,并采取相應的防寒或降溫措施。
濕度范圍
相對濕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在95%RH(無凝結)以下。高濕度可能會導致設備內部的電子元件受潮,引發短路等問題。如果安裝在潮濕的環境中,需要采取防潮措施,如密封設備的電氣部分,使用除濕裝置等。
風力限制
風力過大會對雨量氣象站的測量產生較大影響。強風可能會使雨滴偏離垂直方向,導致部分雨滴無法進入承雨器,或者使已經進入承雨器的雨滴濺出。一般來說,當風力超過8級時,就需要采取防風措施,如安裝防風圍欄等。
三、電磁環境要求
遠離干擾源
全自動雨量氣象站中的電子元件和傳感器對電磁干擾比較敏感。因此,安裝位置要遠離強電磁干擾源,如高壓電線、變電站、無線電發射塔等。這些干擾源可能會影響信號傳輸、數據采集和處理的準確性。例如,高壓電線周圍的電磁場可能會使傳感器的信號出現異常波動。
接地要求
良好的接地可以有效減少電磁干擾,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雨量氣象站的設備外殼和避雷裝置都需要可靠接地,接地電阻一般要求小于10Ω。通過接地可以將設備產生的靜電和可能受到的外部電磁干擾導入大地,從而保護設備和測量數據的安全。